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:襁褓:指的是婴儿时期,通常在出生后到一岁左右。孩提:指幼儿时期,一般在两三岁到七八岁之间。总角:指的是童年时期,通常是八九岁到十三四岁。

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

豆蔻: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,出自杜牧的《赠别》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

及笄:指女子年满十五岁,形容女子已长成。出自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女子……十有五而笄。”

弱冠: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,这时行冠礼,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,以示成年。出自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男子……二十曰弱冠。”

而立:指年至三十,学有成就。后来用“而立”指人三十岁。

不惑:指人四十岁,“不惑”意思是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。

知命、半百:指人五十岁,“知命”意思是明白自己的命运。

耳顺、花甲:指人六十岁,这时已进入花甲之年,听别人言语便可辨别真假是非。

古稀:指人七十岁,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。

杖朝、耄耋:指人八九十岁,这时可拄着拐杖行走在朝廷中,是高寿的象征。耄耋意为八九十岁,泛指老年高寿者。

期颐:指人一百岁,“期”的意思是“期待”,“颐”的意思是“供养”,意为人百岁可颐养天年。